去冰天雪地感受冰清玉洁

——寒冬腊月东北行

冬日出行,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去南方,如海南三亚广西北海,等等,因为那里纬度低,气候温和,虽是冬季,却依然有鲜花盛开,好似春天,甚至夏天;一是去东北,如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在我国的版图上,黑龙江的纬度算是最高的了,因而每到冬季,这里的气温也就成了全国之最——最低,极寒极冷。

我认为,正如蔬菜、水果,要吃就要吃应季的一样,冬季就应该去东北!因为寒冷正是东北冬日的特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日去那里,正可感受一派冰清玉洁,童话世界般的美好!

于是,趁着年前相对出行淡季的时候,刚放寒假的第一天,我就背上行囊,踏上了飞往冰城哈尔滨的航班,开始了我为期近半个月的寒冬腊月东北之旅。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根据我的时间和户外俱乐部的档期,我的东北之旅,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我选择的是“夜雨户外”的东北7A线活动,包括东升雪谷、双峰雪乡长白山雾凇岛,后一段,我是参加“领袖户外”的漠河深度5日活动,包括九曲十八湾、龙江第一湾、乌苏里浅滩、北红村和北极村,中间在哈尔滨休整2天,往返一共14天。

因为2013年国庆长假,我曾经跟“夜雨户外”走过新疆喀纳斯线,2014年国庆大假,我又跟“领袖户外”走过敦煌、额济纳线,这两次活动,都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实践再次证明,这两家户外都是非常值得信赖的旅行好伙伴!

好啦,闲言少叙,欲知详情如何,且随我的片片,听我为你一一慢慢道来,咱们一块儿走起!

先来看看第一段的行程简图:

  第一天:初到冰城,夜逛中央大街

   行程:西安——哈尔滨

130(星期五),晴。

今天是寒假第一天,同往常一样早起,不一样的是,吃饭收拾后,不需要再去办公室,而是乘坐机场大巴到机场,登上了首都航空公司JD5331航班,12点准时起飞,经停天津滨海机场,于当天下午510分,正点到达哈尔滨太平机场。

走下飞机,步出航站楼的那一刹那,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冰城之“冰”,寒气袭人,如入冰窖,用“砭人肌骨”、“浸入骨髓”之类的词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不过,见到“夜雨户外”来接机的两位小伙伴——无邪和姚姚,他们的热情,却又马上让人感到了寒冷中的温暖!

入住东方宾馆的经纬店,与领队金金接上了头,放下行李,虽然天色已暗,但难抵初到冰城的兴奋和好奇,换上厚厚的行头,全副武装之后,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出门了。

先找地方吃饭。到东北的第一餐,自然应该选择有东北特色的东东吃,我们去的是附近一家“喜家德”饺子店。这家饺子店2002年创立于黑龙江鹤岗市,是享誉东北地区的一家饺子连锁店。一盘热热乎乎的东北饺子下肚,顿时就增添了热量和能量。

有了热量和能量,然后步行来到近在咫尺、闻名于世的中央大街上,漫步中央大街,感受“东方巴黎”、“东方莫斯科”的夜色之美。

虽然夜晚的哈尔滨气温更低,只有零下23度,但中央大街上依然人头攒动,人来人往,这些人中,大多应该是同我一样的外地观光客,在如此低温下,还如此兴味盎然。

并不太长的一条大街,因两边有很多民国时期,甚至更早的建筑,且各具不同风格,因而这条大街又有“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夜晚在各色灯光的照射下,更显美轮美奂,效果跟白天来观赏肯定是不一样的。

经西十二道街,穿过尚志街,很快就来到了石头道街旁、哈尔滨同样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是一座东正教的建筑,始建于1907年,初为全木结构,1912年改为砖木结构,1923年在现址重建,1932年落成,属于拜占庭建筑艺术风格,通高53.35,建筑面积为721平方米

绕着灯光映照、金碧辉煌的教堂,转了一圈,细细看了这座教堂建筑独特的外观后,愈发感到有些神秘,不禁让人遐想,它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可惜晚上教堂已关门,无法进入参观,我想,改天我们还会再来的!

夜幕下的哈尔滨,霓虹绚丽,迷离梦幻,真的很美!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二天:中国雪谷,水墨画般的山谷

  行程:哈尔滨——东升林场

131(星期六),晴。

在酒店早餐后,来自祖国东西南北各地的31名队员在车上集结完毕,8点多,乘车离开哈市,向着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位于五常市的东升林场进发。

今天哈尔滨白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0度,车外冰天雪地,车内却暖意融融。大巴刚刚驶出哈市市区,热情干练的领队金金一番行程介绍之后,就开始为大家派发“夜雨”的心意:什么百变头巾、行李牌,还有旅行三宝、暖热帖,等等,东东虽小,但物件不少,且件件实用,更主要的是在一踏上“雪途”之际,“夜雨”贴心的服务,就让人心生暖意,感到从此寒冷不足畏,因而心情不错。

中午约11点,到达五常市的山河镇,休息、吃饭,之后,继续赶路。下午3点多,按计划到达号称“中国雪谷”的东升林场。入住“英子家庭旅馆”(夜雨客栈)后,自由活动。

林场在一山凹里,住户并不多,低矮的房舍错落分布在道路两旁。和同在林区的许多林场一样,国家不让砍伐森林后,面临转型的他们,现如今大多做起了跟旅游有关的活计:开家庭旅馆,卖林下山货,办滑雪场,赶雪爬犁,等等。

尽管这里的气温比哈尔滨还低,放下行李后,我们还是背起相机、勇敢走出了温暖的客栈,在村子里转悠了起来。

木栅栏围起的小院、房上烟筒冒着白色的炊烟、高挂的红灯笼、成串的红辣椒——是我想象的东北农家风光,而房顶压着厚厚的积雪,屋外滴水成冰的严寒,则是我从未见过和经历的,虽然戴着手套(那种食指和大拇指可以伸出的摄影手套),但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出手按下快门,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就在那一瞬间,双手就被冻僵了,而且冻得人生疼、生疼的,半天缓不过劲来!

绕到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回望小山村,眼前分明就是一幅黑白两色的水墨风光画,极简、极美!

村里村外,坡上坡下,有坐雪爬犁的,有坐雪圈的,有滑冰的,有滑雪的,小小雪谷,由于游人们的到来,冬日也不再沉寂,而是喧闹起来,成了充满欢声笑语的欢乐谷

虽然晚上安排有篝火活动,熊熊的篝火也点了起来,但队员们还是难抵屋外零下20多度的低温,早早逃进了烧着火坑的房间里,屋外实在是太冷,屋里屋外,真是冰火两重天!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三天:中国雪乡,林海雪原中的穿越

     行程:东升林场(雪谷)—羊草山—双峰林场(雪乡)

201(星期日),晴。

雪谷、雪乡,虽只有一山之隔,但分属两个不同的地方:雪谷属哈尔滨的五常市,雪乡则属牡丹江的海林市。从东升林场的“中国雪谷”到双峰林场的“中国雪乡”,既可选择乘车,也可选择徒步。

在客栈早餐后,745分,选择徒步穿越到雪乡的我们11人,整理行李,将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放置车上后,戴上“夜雨”提供的雪套,便迎着朝阳,轻装出发了。


从雪谷到雪乡,徒步全程约15公里,大致分为三段:

5公里,道路由宽慢慢变窄,路面较为平坦,也可乘坐马拉的雪爬犁,但正因常有马拉雪爬犁来往驶过,所以地面积雪已被压实,人行其上,就容易打滑、摔跤;

经过一个休息点,就开始中间的5公里了,需要拔高,翻越海拔约1235的羊草山。这一段周围林海莽莽,积雪很深,但路径明显(一路都有路牌指示),已有无数人踩踏,循着现成的小路,迂回盘旋而上就行,因此虽然净拔高约1000,但难度不大;

我是中午1145分到达山顶的,短暂休息后,经过雪乡的羊草山售票点,就剩最后的5公里了,都是下山路,不少人到这里后,或选择乘坐快速的雪地摩托,或选择惊险刺激的雪漂。我们坚持徒步到底,继续前行。

这一段徒步的人很少,蓝天白云下,茫茫林海,白色雪原,显得非常原始纯净,少有人为的破坏,感觉格外宁静美好,心旷神怡!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在脑海里浮现出昔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的经典画面。

下午140分,我和儿子终于来到了雪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亮晶晶、闪光光、高高的冰雕,上面写着“爸爸去哪儿七彩梦幻乐园”红色的大字(如今,雪乡的名声日盛,不能不说与“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有直接关系),我们入住的夜雨客栈(姜成家庭旅馆)就在这座冰雕的旁边。

吃过中午饭,稍事休息,趁着太阳还未落山,我们便来到算是雪乡唯一的一条街上溜达起来,四处寻找只有这雪乡才有的那种美景。街道不长,也就三、四百米吧,两边大多是一些店铺,一家紧挨一家。瞧这厚厚的积雪,让人担心会不会就要把房子压塌了?

转了一会儿后发现,要看到或拍到那些很有特色的东北农家雪景,得要深入街道后面的一些小巷,去到那些农家小院里,当然这是要收费的,从几十元到上百元,收费数目不等。

我去的是一家叫“懒人家”的小院,收50元,女主人告诉我可先进去看看,觉得景致不错再交钱进去拍摄。

我进院里大致一看,感觉的确不错,而且只有俩人在里面拍照,于是交钱进去了。寂静的小院,几幢袖珍式的小木屋,房檐下挂着红红的灯笼,成串的玉米,窗上贴着漂亮喜庆的剪纸,洁白的积雪随物赋形,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馒头,有的像蛋糕,有的像床厚厚的被子披挂,有的则像快要融化的冰激凌……置身小院,恍若走进了童话世界一般。

说实话,刚开始我对这些农家小院,交钱才能进院拍摄的做法,还是很反感的,觉得他们是掉进了钱眼里,商业气息太重了!直到我进去拍摄后,我才慢慢接受了,正是因为收钱,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我才能拍到如此干净、漂亮的画面!否则,恐怕只能拍些人头了,抑或人满为患,这么美好的景致早就被人为破坏了也未可知!想到这,我甚至认为就是应该收钱的!

夜里的雪乡,也是极为地寒冷。在客栈里,围坐火炉的我们,却感觉暖暖的。一路同行的几位广东朋友,邀我与他们共进晚餐,吃着杀猪菜,喝着小烧酒,聊着开心事,其乐融融。我一向认为,在路上除了美景,能遇上三、五好伙伴,本身也是旅行的一大快乐!

饭后,酒酣耳热的我,还觉意犹未尽,于是,再次全副武装,全身包裹一番,独自走出客栈,冒着严寒,嘴里呵着“白烟”,游荡雪乡的夜晚,去领略了雪乡的另一种美!

雪乡的夜晚真宁静啊!

温馨提示:

1、雪谷门票:40元;

2、雪乡门票:95元;雪乡距哈尔滨260公里,距牡丹江160公里。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四天:南下吉林,金水鹤酒店泡温泉

   行程:雪乡—敦化市—二道白河

202(星期一),晴。

晨起的雪乡,依然十分寒冷,但初升的太阳,又让人心生暖意。不惧严寒的人们,早已出来欣赏、拍摄雪乡炊烟袅袅的晨景。

在客栈吃过早餐,我们先乘景区交通车到景区大门,再换乘我们自己的大巴,告别雪乡,一路南下,从黑龙江到吉林

经过镜泊湖,想到这个季节湖已冰冻,没什么可看的,我们就没有下车停留。中午1点半,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敦化市,休息、吃饭。

下午5点半,到达今天的目的地——位于长白山下的二道白河镇,入住五星级的“金水鹤国际酒店”,晚饭后,去酒店的室内温泉泡一泡,一天坐车的疲劳之感顿消。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五天:休眠火山,长白山顶看天池

     行程:二道白河镇——长白山

203(星期二),晴。

据说,上长白山巅看天池,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因为这个季节,山顶常常不是大雪,就是大雾,以至有人来过两三次,始终都未能看到,换句话说,要能看到天池,那是需要拼人品的!

在酒店早餐后,8点多我们离开酒店,乘车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长白山的新山门口。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她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火山喷发形成了16座海拔在2500以上的山峰。长白山虽不属五岳,但与五岳齐名,被称为“关东第一山”。

进入景区大门,乘坐景区交通车,约20分钟到达换乘中心,然后另外购票,四人一组,拼座乘上景区统一的越野车,沿着弯弯的山道,盘旋而上,直奔山之巅。

并不险峻高耸的长白山北坡,从山下到山巅,由低到高,依次垂直分布着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苔原带。

又是20分钟,10:06我们就来到了山顶。沿栈道来到天池边,哇,好一个白雪覆盖的天池,非常清晰、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宛如一块巨大的水晶石镶嵌山间。

哈哈,俺们真是太幸运了,今天的山顶天朗气清,无风、无雾又无飘雪,能见度好极了!

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是中朝两国的界湖(湖的南面就是朝鲜),位于海拔2194的山巅,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我国最深的湖泊,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三江就发源于此。

在山顶呆了约1个小时,11点左右,我们依依不舍离开天池,还是拼座乘越野车,返回换乘中心。

绿渊潭,是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就在蓝景快餐厅的后面,不过,刚刚看完天池,这个小小的也被冰冻的湖,也就不算什么了。

在蓝景快餐厅前广场,乘景区交通车,十几分钟就到了我们今天要去的第三个景点——长白山瀑布。其实真正到瀑布跟前,还要徒步约40分钟,而这个季节的瀑布,自然是看不到飞流直下的,水流都被冻住成了冰瀑,值得一看的,是途中经过的聚龙泉

龙泉位于瀑布以北900处的二道河上游的河谷两岸,在方圆1000多平米的范围内,有大大小小47孔泉眼,终日不断地汩汩涌出泉水,热气蒸腾,氤氲缭绕,似烟若雾,恍如仙境。泉水水温不一,一般在6082之间,属高热温泉,也因此,温泉沐浴、温泉煮鸡蛋,便成了长白山旅游的一大特色。

谷底森林——是我们今天去的第四个景点。谷底森林,又叫地下森林,是长白山景区内海拔最低的景点,谷深60多米,谷宽约3000多米,绵延数公里,它是由于造山运动及火山活动,造成大面积地层塌陷,形成巨大的山谷,使整片的森林沉入谷底,造就了这人间奇观。

沿木栈道一路前行,古树参天,空气清新,林海雪原之中,不时有各种动物造型的雪雕出现:如虎、熊、鹿,等等,大概是景区工作人员根据林区实有的动物种类,就地取雪,加工而成,这些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雪雕,为林中的行走增添了不少情趣。

从公路边的“地下森林”入口(A口),到地下森林的边缘,大概是1.5公里。站在边缘栏杆处,俯视谷底,绿色宝库,别有洞天,古松苍翠,蔚为壮观!

看完地下森林,原路返回到入口处,我们乘交通车下午2点多,来到山门口,然后去老山门的“蓝景聚龙温泉养生会馆”泡温泉,算是今天的最后一项内容。一边是伸手可及的冰雪,一边是热气腾腾的泉水,这种冰火两重天的露天温泉,我还是第一次体验。

泡完温泉,整个身体特别舒服,显得很放松,带着这份惬意,我们于337分,乘车离开了长白山,636分到达敦化市,入住“敦百国际商务酒店”,放下行李,有些饥肠辘辘的我们便打车去了这里的美食一条街——学府街,上百年老店,品石锅拌饭,朝鲜风味,味道不错。

温馨提示:

1、长白山门票:126元;

2、交通车(含景区各景点之间往返):85元;

3、越野车(含换乘中心至山顶往返):80元。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六天:朱雀山滑雪,速度与激情的享受

行程:敦化—吉林

204(星期三),晴。

在酒店早餐后,8点多我们乘车出发,离开敦化。中午1124分来到了吉林市,在市区吃饭、休息1个小时后,没有去入住的酒店,而是直奔这里的朱雀山森林公园滑雪场。

冬日的东北,就是滑雪的天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到处都是滑雪场。吉林朱雀山滑雪场,虽远没有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有名,但也就远没有亚布力滑雪场的人多,在这里,你无需排长队,反而更能尽情地享受雪地上速度与激情带给你的刺激与快乐!

晚上入住火车站附近的锦江之星店。在前台办手续时,邂逅一对母女,女儿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听说我们是从长白山那里过来的,年轻的母亲,便向我打听长白山的情况,并同时就在手机上查询长白山近日的天气,很快做出决定:**她们的火车票,临时改变行程转去长白山。这位母亲对我说,她们是自助行,已在东北转悠很长时间了。这位母亲的勇气、干练、果断、利索和不辞辛苦,真的是让人心生敬意,佩服不已,祝愿她们母女俩一路顺利!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七天:晨起看挂,雾凇岛上观雾凇

行程:吉林市区—雾凇岛

205(星期四),晴。

吉林雾凇,久已闻名,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奇观。雾凇俗称树挂,出现在隆冬季节的雾天,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主要分布在吉林市的松花江畔,观赏区有三处:市区松江路段的十里长堤、吉诺尔和雾凇岛,我们去的是位于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内雾凇岛。

当地有“夜看雾,晨看挂,带到近午看落花”的说法,说的正是雾凇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所以看雾凇最好的时候是早晨,今天我们都起得较早,没有吃早饭,而是把面包和鸡蛋带上车用餐,6点钟就乘车出发了。还未到达目的地,路两边一溜的树挂,已让车上的小伙伴们顿时精神起来,惊呼不已!

723分,我们到达雾凇岛所在的韩山屯,购票后坐渡轮,浓雾之中,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到对岸。上得岸来,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立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寂静的小岛,朦朦胧胧,似幻如梦,宛若一座仙岛。沿着松花江岸,忍着刺骨的寒冷,一路慢慢走过,绕岛一圈,满眼皆是玉树琼枝,冰清玉洁。

 921分,我们告别雾凇岛,1040分,乘车顺原路回到市区的酒店。

至此,“夜雨户外”东北7A线活动,就算圆满结束了。一路朝夕相伴的小伙伴们,依依惜别,互道珍重,相约下次再见,“夜雨”将大多数队员从这里送到长春机场,而我和儿子搭顺道车,继续乘坐孙师傅的大巴,于当天下午413分,再次回到哈尔滨的东方宾馆,我们打算在哈市逗留2天,休整一下,然后接着北上,继续我们父子俩新的征程。

温馨提示:雾凇岛门票:60元。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八天:再返冰城,夜赏冰雪大世界

206(星期五),晴。

圆满结束了“夜雨户外”组织的东北A线7日的活动,我和儿子搭顺车,于25日下午,再次回到了哈尔滨,打算休整2天后,再继续北上。

当然,休整2天,并不能都在酒店里睡大觉,2天时间,除了休息,还得好好利用。今天的安排就是早上睡懒觉,起床之后,去中央大街,晚上去看“冰雪大世界”。

中央大街被称为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式、公益性的建筑艺术博物馆,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一大亮点,也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

所谓“开放式”是指在东起尚志大街,西至通江街,南起西十六道街、经纬街,北到友谊路及防洪纪念塔广场的范围内,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6栋,其中中央大街主街就有17栋,整个步行街区就是博物馆的展区。

我们从经纬街口,踩着状如面包的一块块小方石(故名“面包石”),一直走到了松花江边的防洪纪念塔广场。没有车水马龙的中央大街主街,游人如织,街道两边一幢幢汇集各式风格(如欧洲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和新艺术运动)的建筑,让人目不暇接。

一般来说,来哈尔滨必逛中央大街,逛中央大街,一定会品尝下列这些东西的:列巴、红肠、冰棍和西餐。我们也不例外,来哈尔滨的第一天晚上,就在中央大街买了一个大列巴,走了7天时间,居然还没吃完。

冰棍要吃马迭尔家的,你瞧,出售冰棍的窗口前,热闹非凡,熙熙攘攘,大冷天的,几乎人手一支马迭尔冰棍,走在街上,哈着热气,吃着冰棍,多有意思!

同样需要排长队的就是吃西餐,一家是“华梅西餐厅”,一家是“马迭尔西餐厅”,两家餐厅门对门,分列大街两边。大家都是冲着名气而来,不过,也许是“华梅西餐厅”的名气更大一些吧,他家门前排队的人就更多一些。我们不愿意在这样的冰天里排队等候,结果就去对面马迭尔餐厅楼下的“重庆小面”吃的午饭。

回宾馆休息至下午4点半,我们下楼,到门前乘车参加在宾馆报名的“冰雪大世界”游。

“冰雪大世界”园区位于松花江北岸,哈黑公路以西,临近太阳岛风景区。哈尔滨的白昼短,5点半天就黑了,选择这个点去,是因为夜晚的冰雪大世界更好看一些。

采自松花江上的大冰块,被能工巧匠们精心雕凿,打造成各种造型精美的冰雕艺术品,既晶莹剔透,瑰丽耀眼,又流光溢彩,缤纷璀璨。

每年一届的“冰雪大世界”可以说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一大冬游项目,也是哈尔滨的一大亮点(今年是第十六届),每到冬季,全国都会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据说,本着厉行节约的精神,今年的规模算是历届中最小的了。

除了“冰雪大世界”外,哈尔滨的冰雪项目还有:“雪雕艺术博览会”(简称“雪博会”,在太阳岛上),冰雪欢乐谷(在防洪纪念塔下的松花江上)。

温馨提示:

1、“冰雪大世界”门票:300元;

2、“雪雕艺术博览会”门票:240元;

3、“冰雪欢乐谷”免收大门票,分项目售票。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九天:又识冰城,白天再看大教堂

207(星期六),晴。

漠河的火车是在晚上发车,所以今天还有一天的休息和机动,我和儿子打算再去看看那个著名的东正教建筑——索菲亚大教堂。

上午10点多从端街穿出,经中央大街、西十二道街、石头道街,来到大教堂广场,购票进入,发现教堂内已是摩肩接踵,人潮涌动,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虽然内壁一些地方已显斑驳脱落,但同外观一样,岁月沧桑终究难掩教堂内恢宏、精美、大气。

更为难得的是环绕教堂内部一圈展出的那些老照片,让我们得以一睹冰城往昔的风貌,旧时的容颜,仿佛回到了这座因一条铁路而兴起的城市的过去。

市井风尘,众生百相,旧街旧巷,老楼老屋,如烟往事,物换星移,三百多幅弥足珍贵的陈年旧影,组合成了哈尔滨的历史风情画卷。看完展览,也由此加深了我对哈尔滨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离开大教堂,我们先是回酒店退房,然后去火车站寄存行李,再打的去“薛府一品酱骨头”的哈西店(哈尔滨西站),品尝东北的酱骨头,并在那里的万达广场休息至17点钟。

17点半左右,徒步经过黑龙江日报社,如约在火车站广场的龙门大厦大堂取到了我们的火车票。1938分,我们乘坐的K7401列车,驶离哈尔滨,开始了我们向北的征程。


温馨提示:

索菲亚大教堂门票:20元。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十天:最北小城,美丽边陲漠河县

      行程:哈尔滨——漠河

208(星期日),晴,白天气温零下18,夜晚气温零下36

昨晚列车离开哈尔滨后,经肇东、大庆齐齐哈尔、塔河,共18小时零12分的运行,在第二天下午450分正点到达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车站,当地司机兼领队的杨师傅在车站口接到了我们。

杨师傅拉着我们一行8人,在去酒店的途中,顺道参观了北极星广场。经过独特的冰雕牌楼,沿台阶拾阶而上,来到顶端平台,一座高耸的北极星雕塑赫然而立,转身回望,夕阳的余晖为这座中国最北的小城披上了一道金光。

漠河县城不大,街道却很宽,城区建筑不高,却别有欧式建筑的风味,非常漂亮。街上很难见到一、两个行人,因为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人们大都在家里呆着,当地人把这叫“猫冬”。

本想也顺道去参观一下“大兴安岭六火灾纪念馆”,无奈人家已下班,就改去旁边的“松苑公园”拍拍照,这里是1971年漠河县城初建时,有意保留下来的一片原始森林,主要树种有兴安樟子松、落叶松等。

晚上入住的是“圣源宾馆”,房间干净整洁,暖意融融。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十一天:行驶江面,终于找到北啦

    行程:漠河县城—龙江第一湾—北红村—北极村

209(星期一),晴。

早起在酒店用餐后,我们一行8人在杨师傅带领下,离开县城,先南下图强镇,再折向东北方向,8点左右到达我们今天要看的第一个景点——九曲十八湾,登上腾龙阁,俯瞰被冰雪覆盖的河湾,拍了几张照片,就感觉手指要被冻掉似的,疼得要命,因为预报今天白天的气温是—34,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的低温,实在有些受不了,于是匆匆下撤上车。

离开腾龙阁,我们的车辆继续行进在白雪覆盖的林海公路上,经过一处白桦林时,杨师傅把车停了下来,让我们在这里休息、休息,活动一下,感受一下大兴安岭的原始林海。

中午11点,我们来到了号称“龙江第一湾”的地方,它是黑龙江流经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施业区的红旗岭段,江面回流急转而形成的独特景观,类似于云南丽江石鼓镇长江第一湾陕西延川和山西永和交界处的黄河乾坤湾

在山下唯一一家饭馆“日月江山饭店”吃过午饭(适应当地气温特点,全是热乎乎的炖菜),12点半,我们沿栈道徒步998个台阶,登顶观景台,透过光光的树枝,只见银装素裹的龙江第一湾,就像一条很宽的白色跑道似的,弯弯的弧形既显优美又很壮观。

下午1点半,我们告别龙江第一湾,开始折向西北方向前进,这个季节,可以不再走公路,而是直接将车开上江面,在江面行驶,因为此时的黑龙江江面积有厚厚冰层,可以承载几吨重的大车,行走江面还可以节省路程和时间。

2点左右,经过乌苏里浅滩,据说这里才是中国的最北点。在“北国擎天石”、“恭喜您找到北啦”石碑前拍完照,我们继续沿黑龙江江面,朝黑龙江流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别以为在宽宽的江面上开车很容易,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因为江的对面就是俄罗斯,两国的边境线就在江中央,不能一不小心就越境了。另外,车行江面,还容易趴窝——陷进厚厚积雪中,不得动弹。我们就遭遇了一次,幸好杨师傅很有经验,有备在先,从漠河出发时就准备了一把铁铲,经过杨师傅的奋力铲除,汽车才又重新上路。

到达北红村已是下午3点多了。北红村位于北纬5333分,比我们将要到达的北极村(北纬5329分)还要更北一些,是我国真正最北的村庄。

忍着极度的严寒,我们还是下车,从村子一头步行走到了另一头,好好看了这个目前还未被开发的较原始的村庄。

天色将暗时分,我们终于抵达今天的目的地——北极村,入住的是“鹿祥园农家乐”,农家乐的条件出乎意料地好,自己烧的锅炉,供的暖气,让小屋暖意融融,一样的,进屋就得脱掉厚厚的外套。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十二天:北极村里,坐爬犁逛沙洲

210(星期二),晴。

在农家乐早餐之后,提前联系好的几位村民牵着马拉的爬犁,来到农家乐门前,接我们去坐马拉爬犁,两人一组、一辆马车。天啦,没想到是这样坐的——两人躺在爬犁上,全身盖着被子,外加一件大衣,外面真的是好冷、好冷哦!

坐爬犁的目的地是北极洲——夏天它原是一块水中的沙洲,冬季则是一片冰天雪地。我们在雪地冰面上,走走停停,先后经过并参观了洲上所建的北望垭口广场、金鸡之冠广场和玄武广场。

北望垭口广场上,建有中国陆地北极点标志性纪念碑,碑体高10.5,沿用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小篆体“北”字,呈三面合围状设计,具有全方位“北”字的视觉特点和效果。

而“金鸡之冠”的雕塑也是别有创意:雕塑以“玺”为创作元素,“玺”的上端采用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造型,四面使用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的神兽纹饰,玺文为阳刻篆体“金鸡之冠”,意喻此地为中国纬度的最高点,因为中国的地图轮廓形似一只金鸡,这里自然就是“金鸡之冠”了。

经过二号吊桥,我们来到的是“最北一家”,这是经过认定注册的北极村最北边的一户人家,以后盖房就都不能往北超过他们家了。

9点左右,我们来到镇上的北极村圣诞邮局(“北极村”其实如今已经成“北极镇”了),不大的木结构的营业室内,热闹非凡,非常暖和,一派浓浓的节日喜庆气氛,人们在争相选购自己喜欢的各式北极村风光明信片,或者在这里直接填写后,盖上邮戳发出。

从邮局出来,950分,我们经过北极广场,广场两侧有一些冰雕,北边则是一座“神州北极”的石碑,南有三亚的“天涯海角”,北有漠河这里的“神州北极”,南北遥相呼应。

离广场不远,是被誉为“中华北疆第一哨”的北极哨所,隔江对面便是俄罗斯的一个小村庄——伊格纳斯依诺村,村中房舍历历可见。冰冻江面中间立起的一排隔离网,就是两国的边境线。

在北极村,我们要探访的最后一个地方是圣诞村。这个圣诞村是2010年建成的,主要包括圣诞老人之家、圣诞邮局、圣诞狂欢广场、圣诞树王和圣诞滑雪场。白雪之中,两幢高高、尖尖的木结构欧式建筑,还真有点圣诞老人故乡——芬兰的味道。

此前我看过央视《远方的家》栏目对这里的介绍,知道在这里的“圣诞老人之家”里,还真有一位芬兰老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北极村,扮作圣诞老人,与游客合影,不过他们是半年一换的,我们见到的这位,已是第9任了。

与芬兰老人合完影,从圣诞老人之家出来,小伙伴们都来到广场的圣诞树前,不顾严寒,捧起广场上的白雪,同时奋力向上洒出,欢乐的笑声随着洁白的雪花,飘向蓝蓝的天空。

中午11点半,我们乘车离开北极村,一个小时就回到了漠河县城,漠河之行也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县城—九曲十八湾—龙江第一湾—乌苏里浅滩—北红村—北极村—县城,整个漠河之行其实就相当于画了一个圆圈。

在“御品红火锅馆”吃完散伙饭,因为离火车发车时间还早,我们又来到那天来了却未能参观上的“大兴安岭5.6火灾纪念馆”,还逛了一家土特产店,我买了一幅用桦树皮制作的画。

下午352分,杨师傅把我们送到了漠河火车站,445分,我们乘坐的K7042次列车,缓缓驶离漠河。

再见了,既是司机,又兼领队的杨师傅,感谢你的一路热情相伴!别了,美丽北疆小城——漠河!

温馨提示:

1、漠河县城—北极村约70公里

2、哈尔滨—漠河火车卧铺中铺:270元,下铺:279元。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第十三天:飘飘洒洒,雪中再游哈尔滨

211(星期三),小雪。

从漠河返回的列车,中午1137分正点到达哈尔滨站。出站后,入住我提前在网上预定的“和颐快捷酒店”,这家酒店就在火车站广场对面。

不想时间上赶得太紧,我们预订的是明天的机票,所以今天可以休息一下,当然休息不等于睡大觉,也得利用一下。

中午1点钟,我和儿子按图索骥,打车去位于龙江街69中对面的“老昌春饼店”,品尝春饼。

从春饼店出来,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雪花,这让我们很开心,因为自打到东北来,这十几天只见白雪满地,并未见雪花飘飘。这一场不约而至的雪花,岂不是让我们的东北之行更加圆满了!

于是,我和儿子的兴致更高了,不仅没有回酒店,而是在雪花之中,乘坐公交车再次到防洪纪念塔,途中在通江街上看见窗外有几座老建筑,下车后又步行折回,参观拍照。

穿过防洪纪念塔广场,我们下到冰冻的松花江上,坐马车,上太阳岛,此时的太阳岛即将被夜幕所笼罩,行人稀少,寂静一片,淅淅簌簌的雪花,越下越大,越下越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虽然气温越来越低,天色越来越暗,我和儿子却非常欣喜,我们不断地哈着气、搓着手,各自变换着角度,让路灯下这些灵动的、可爱的精灵定格在我们的镜头里!

离开太阳岛,在天地混沌、夜色朦胧之中,我们顺原路,徒步从松花江江面上,返回到防洪纪念塔广场,再逛中央大街,再吃马迭尔冰棍,再吃马迭尔西餐,很晚才回到酒店。


    第十四天:告别冰城飞越渤海回西安

      行程:哈尔滨——西安

212(星期四),晴。

在酒店早餐后,退房出来,到车站广场斜对面汉庭酒店旁的德克士门口民航乘车点,8点半,坐机场大巴,约一个小时就到了哈尔滨的太平机场。

我们乘坐的是海航HU7816航班,中午1250分起飞,从渤海上空飞过,1517分经停济南1620分再次起飞,18点平安顺利落地咸阳机场,半个月的东北之行才算圆满结束。

纵横千里东北行,冰天雪地关东情,寒冬腊月畅游大东北,我和儿子都经受住了低温严寒的考验,不禁想为我们自己点个赞!


                     20150213于西安“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