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古道

#

人文历史

古道文脉

置身合江探幽访古,历史的遗迹清晰可见,以“夜郎古道”定位的合江文化更是闻名遐迩。那么,合江与“夜郎古道”究竟是何种渊源?泸州学者赵永康先生甚至曾有这样一个大胆的推测:“夜郎古道”是否就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呢?……


汉武帝建元6年(公元135年),福建境内的少数民族东越国多次进攻广东的南越国。南越国向汉廷求救,汉廷为震慑东越国,遂派番阳地方长官唐蒙率兵弹压。唐蒙为让南越国长治久安,回京后即向汉武帝请求开辟从内地通向牂牁(今遵义一带)的“夜郎道”,称南越一旦发生战事,随时可以浮流而下番禺,征发夜郎之兵,这条路要比取道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近得多。汉武帝听罢大喜,升任唐蒙为中郎将,征发巴蜀士兵千人,加上粮食、金银、珠宝等物资运输队伍1万余人,从赤水河口符关(今合江县城南关上的码头)出发,沿赤水河上行,经牂牁江转北盘江直抵南越,结束了夜郎王多同“夜郎自大”的历史,并规劝其归附了汉廷。汉武帝为安抚夜郎王,采取“分巴割蜀”的办法,划出了巴郡和蜀郡的一些土地,与新归附的夜郎诸国一起,建置犍为郡,今泸州汉廷时也属犍为郡管辖。唐蒙通夜郎不是汉廷一次简单的政治外交活动,而是汉文化与贵州少数民族经贸与文化的大交流。唐蒙率兵走过的这条道也因此被后人成为“夜郎古道”。


据《五律<合江县>》记载,清代诗人王士祯(1634-1711)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习部蛮荒水,东南裂地来。江临巴子阔,山倚少眠开。故国音书绝,天涯老鬓催。渝歌声太苦,中夜起徘徊……


诗句真切反映了在唐蒙通夜郎的1700年后,人们在心中仍然对夜郎充满的恐惧和对中原的向往。原始的农耕文化,在合江这块2100多年古老的土地上,生长成了独特的文化胚胎;历史风云的激荡,造就了合江这块土地生生不息的文化源脉。它既同滇黔文化相通,又有着自己的独立创造性,成为多族群、多文化的共生地带,呈现出如今合江多姿多彩的表现形态:肃穆壮观的庙宇、精巧绝伦的建筑、浑然天成的岩墓、神秘奇特的墓葬、巫道合一的傩戏、敦厚纯朴的民俗。

特色

佛宝胜景

早就听说佛宝风光秀美,对此记者却不以为然,总以为川内水美不及九寨、山美不及峨眉。穿过合江县城,经白鹿、甘雨等镇乡,沿东南前行,便是佛宝林海。此次近距离体验,方知佛宝之美“养在深闺无人识”罢了。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合江人对佛宝的认识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1989年,美国人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川、黔、渝交界地带,有一片当今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罕见的常绿阔叶林带,树种保存完整,物种丰富。经地质专家勘探确定,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佛宝。


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处在重庆江津四面山和贵州赤水两个景区的腹心地带,总面积629平方公里,其中原始森林60万亩。佛宝景区由玉兰山、天堂坝、自怀三个主景区构成,大漕河、小清河如同两条动脉汩汩流过,众多的湖泊和水库如同颗颗珍珠,恰到好处地镶嵌在绿海之中,一切便显得灵动而富有生机。


佛宝景区内碧波浩瀚的竹海,溪洞纵横、飞瀑流泉的水景,以及丹霞地貌与绿色森林巧妙配合,形成了“红石绿树相映,风光独具一格”的景观效果。琴蛙湖、揽秀亭、水帘洞、天堂瀑布、青杆峡、红岩沟、平滩映月、满河岸的映山红……数不清的奇妙美景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原始森林、飞瀑流泉、竹海丹霞、古镇居民是佛宝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据介绍,佛宝原始森林有1350多种天然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如桫椤、水杉、篦子三尖杉、连香树等21种;有11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如豹、四川鹧鸪、大灵猫等数10种。


古镇风韵

老榕树,板壁屋,石板街,低屋檐,窄巷道,一脉古色调,这就是川南随处可见的古场镇。但合江的尧坝古镇年代最久,早在北宋皇佑年间便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驿站,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素有“川黔走廊”之称。


进入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壮观的石牌坊。这是座四柱三层的古牌坊,据说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出生当地的武进士李跃龙为光宗耀祖而立。牌坊正好立在场口处,行人往来歇足,小孩绕柱嬉戏,久而久之牌坊下的小径成了正道,人们从这里进进出出,牌坊逐渐演变成进出场镇的“镇门”,从这个“镇门”下,走出了著名导演凌子风、美学奠基人王朝闻、著名作家李子英、著名美术设计师杨洪烈等一批文化名人。


顺着那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街,依次驻足王朝闻、凌子风和李跃龙的故居,前辈文人居室的幽雅简约和古代举人公馆的雍容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几栋名人故居之间,是一个接一个的铺面,一色的竹夹板壁,一色的粉墙黛瓦,那倾斜的木柱和挑出的屋檐,好似讲述当年发生在这些商号、茶坊和酒肆里的旧事。而门前竹椅上或坐或躺的老人们,相互间带着合江口音的家常对话,又将人们的思绪拉回现实,享受到小镇的宁静与超脱。


川南民居在尧坝的代表作,当属清嘉庆年间武进士李跃龙家的公馆,后来成了镇上规模最大的“大鸿米店”。米店临街,偎依在老街中段的小山丘上,坐东向西,占地约800平方米,为江南风格的全木质建筑,分上下两层,为雕栏串花结构,里面是宽敞而典雅的天井,天井两边是相依环抱的走廊,廊道雕梁画栋,精致典雅的楼阁,古色古香。米店两侧高耸的封火墙完好如整,独具一格。著名导演黄健中在此执导拍摄了影片《大鸿米店》。


川南一带的古镇中,寺庙建于街上的不多,和尚和居民相邻的更少。尧坝古镇中仅有一条独街,又兼南来北往的驿道,街道中段闹市旁,却依山而建有一座东岳庙。沐浴着宗教的神辉同时又吮吸着民间的灵气,东岳庙与其他离群索居、冷眼观世的寺庙相比,它显得格外平易近人,只需看看磨得十分光滑的青石阶梯,便不难想象出当年如潮的香客和鼎盛的烟火。如今,尧坝老街的石板街和新街的水泥路一样熙熙攘攘,人们会把尧坝的古老和现代一同融进记忆,刻在岁月的年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