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古道

#

人文历史

公元前202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率军进攻太原。立国未稳的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战,不想孤军深入,被围困在山西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险些丧命。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为了确保长安的安全和政权的稳固,平西仍是国政要是,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险13年。张骞不辱君命,输出了中原文化,交好了受匈奴欺悔的国家,并带回不少西域的土特产。公元前123年,张骞随大将卫青征战,大破匈奴主力,封博望侯,成为开通丝绸之路的大功臣。公元前121年,年轻的大将霍去病再次出兵河西,歼灭匈奴骑兵9千人,继而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三破匈奴,平定西域。张骞再次受命出使西域,并派副使到达今天的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地,开通了东西大交流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 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又建阳关、玉门关两座边防。四郡中三郡的名字分别是耀武扬威、张国臂掖、美酒倾泉的意思,彰示了汉武战胜匈奴、卫护疆土的业绩。那么,“敦煌”又是什么意思呢? 众说纷纸,据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 煌,盛也。”可见,敦煌初建就是汉王朝首府长安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又是西域南道、北道,新北道三道进入中国内地的总汇合口,那时,出境西行的入,要在这里对即将步入险境作物质和精神的充分准备,而入境者,一路劳顿,要作较长时间的休憩,在与匈奴的征战中,敦煌又是汉军物资的补给站,汉王朝和亲,远嫁乌孙的细君和解忧公主把敦煌当作离乡的家门,而晋见汉皇的龟兹王及夫人,一望敦煌便如登临大汉朝门,敦煌还成为戍卒、谪吏、游子回归故里的象征。投笔从戎的名将班超,在西域出生入死戍边31年,公元100年他上书称老让贤,说出“臣不敢望到涌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壮语, 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感人心肺。

特色

这是一条苍老、布满历史陈迹的大道。两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间或在更远的远方可以迷迷朦朦地瞥见起伏的山峦。空旷压挤着大道,逼视着大道上流淌的过客、车辆、骆驼队和飞逝而去的岁月。是一千年还是几千年,踩出来的大道也说不清楚。无数次殷红的日出和无数次苍白的月升,在大道上空编织出一条明亮的彩带,与古道上下辉映。穷其根底,最早的足迹可以钩沉到来自东方的先民。那时候,对于早年活动于江河流域的先民来说,西方是梦中的仙境,西域是凡人难以涉足的荒漠高山,而那西去的路,是一个谁也说不清楚的谜。于是式借想象和崇拜走出来一队英雄。他们像夸父一样,从日出的东海去追逐落的昆仑。传说我们的老祖宗轩辕黄帝就曾经,“涉流沙,登于昆仑”。尧帝超过了先祖,不但到了昆仑,而且跨越昆仑山,到了葱岭以西的龟山会见了西王母。大禹治水也曾到西域察山观水明辨流向。而在今天保存下来的,《穆天子传》中,详细地记录了西周的穆王满驾八骏,游西域,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今天吉尔吉斯草原的情况。